接連下了幾天雨,難得周休二日晴空朗朗,雪妹已事先做好功課,今天〈10/25〉我們要駕著里程不滿一千的小白〈Tiida〉,來一趟桃園大溪老街的知性之旅-參觀木藝生態博物館。
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群共計有十座公有館舍,其中李騰芳古宅、壹號館、木家具館、木生活館、四連棟、武德殿暨附屬建築、藝師館、工藝交流館皆為免費參觀。另有大溪農會倉庫、六連棟宿舍群尚在整修當中。我與雪妹採取較為隨興的方式,按著停車後的方位,優哉漫步在這些展覽館間,一面欣賞館內精緻的木藝作品,及相關的器物與歷史源流的介紹,一面也在陽光明媚的好天氣中,感受著大溪這坐落於青山綠水間古鎮的優雅姿態。
參觀館內的展覽前,可以先好好尋訪周邊的景物,在這一角看到了過去房舍建築所遺留的一個看似儲物小房,另一個則像是焚燒柴火的磚砌爐子,在綠蔭的襯托下,特別有味道。
繞到展館的後方,一個典型日式建築的樣式展現在眼前,此時陽光透過樹梢篩落在落地窗稜上,斑斕的景象令人心動,快門也當然停不下來。
館內展示著木藝手作的相關工具,由於父親生前也愛動手做木工,一些工具勾起我童年時光看著父親揮汗操作類似工具的情景。
這是單人用的木工桌,做工精巧,能讓木工手作者在穩定的檯面上來施作。
除了大家熟知的木作家具外,以木頭材質創作的小動物飾品也很受歡迎,相信會很容易吸引孩子們的目光。
木藝博物館也經常和學校的美術課程做結合,這個檯面所呈現的是國小學生學習線鋸的操作後,以大溪老街的牌樓造型所做的木藝創作。
這一區有提供刨木體驗,很適合帶著孩子來參觀並進行的親子手作DIY活動。
在館內的一室中的擺設,介紹此館的歷史源流,才知道此處一直以來是警察課長的宿舍,讓我揣想著當年在這屋舍中可能的生活日常。
為了讓參訪的人能夠有個絕佳的參訪體驗,可以看得出相關單位在整理館舍上下了不少功夫,疫情期間到訪的人不多,也剛好可讓我們以最輕鬆的心情來參觀。
有如偶像劇般的場景,當然要幫雪妹拍個漂亮網美照,45度的側面,有種對於歷史悠遠的懷想意念。
由於各個館坐落點不一,貼心的指標設計,讓參訪者能按著指示來走行程,一旁的板根樹吸引我的目光,像個迎風而立的巨人。
大溪公會堂、蔣公行館,藍白色的牆面漆色,讓人心情爽朗。
蔣公紀念館現在也委由木藝生態博物館經營,館內目前正展出在地木藝師的木藝作品。
木作家具質感溫潤,相較於現今家具製作上愈來愈多人造材質的使用,更顯現出木藝家具的獨特性。
茶桌的設計也很有意思,製作構成的方式呈現出富含寓意的諧音,讓人佩服藝師的巧思。
紀念館旁側的老屋瞬間吸引我的目光,眷村的大紅門,配上牆頭的花卉,這樣的景況在桃園已愈來愈少見了。
途經大溪中正公園蔣公馬上英姿銅像前,特別要求雪妹幫我拍張對比相片,約莫二十多年前我任職第一所學校的校外參觀活動亦曾在此拍過照,到時可找出來做個比對。
半日的參訪,可以看得出主辦單位的用心,無論是館內的陳設、動線的指示,以及服務人員的親切熱心都讓人印象深刻,唯有一個可提升的點是停車場位不足的問題,若假日來參訪要有排隊等車位的心理準備了。
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:https://wem.tycg.gov.tw/home.jsp?id=1&parentpath=0
留言列表